微機室前穿鞋套,鼠標底下扣彈珠”,可能是千禧一代對于互聯網和信息時代最早的記憶。
但時過境遷,隨著鞋套、滾輪鼠標乃至撥號上網已經成為歷史的塵埃,手機變成大多數人最重要的智能終端,一個陌生的現象出現了:在過去認知中“不會用電腦的中老年人”才會出現的問題,現在反而在年輕人身上復現了。
1
你顯然能猜到“問題”指的是什么。它是從無數頁游的快捷方式、電腦管家加速球,還有“P2P 下崽器”等流氓軟件爬上桌面的那一刻開始的: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老網民肯定早就熟悉了流氓軟件那一套“勾選后下載軟件”的常用策略,但現在更厲害的設計者們早就換上了新套路,開始用繞口令式的安裝文案擾亂你的思維:
即便是曾經被視為“時代弄潮兒”的千禧一代,在卸載軟件時,面對花樣百出的界面和繞口令一樣的文字游戲,也只能揣著自己的學歷證書默默流淚:
而如何規避這些花樣百出的流氓軟件,無外乎會成為當代年輕人握起鼠標后不得不思考的難題。
不過,現實中更常遇見的另一種情況是:還沒等這些流氓軟件出手,數字新生代們就自己迷失在了這臺復雜機器中。
可能你會認為都已經 2022 年了,電腦已經不能稱之為“復雜機器”,但正在抱怨電腦機箱上的茶杯托盤質量太差的人可能并不是這么想的:
隨著時代的變遷,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輕人同樣也會迅速接受 Office 的保存圖標也能推出手辦這回事:
當電腦已經不再上網沖浪的唯一設備,再加上新一代網民相關訓練的匱乏,讓一些只存在于上世紀的笑話再次變成了現實 —— 比如,怎么改掉“二指禪”。
類似上圖這種兩根手指按鍵的模式,曾作為一種“經典”的打字法流行于 20 年前剛剛接觸鍵盤的初學者中,在當時也被戲稱為“二指禪”。
你已經到了不再糾結全拼和五筆哪種輸入法效率更高的年紀,但互聯網上還有許多上大學后迫不得已接觸電腦的年輕人們,正在研究“正確的打字姿勢”。
而“打字速度”,也只是當代年輕人疏于電腦知識的寫照之一而已。
那些曾經被我們反復使用、口耳相傳,以致于形成肌肉記憶的快捷鍵組合,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可能約等于最深奧難懂的咒語。這一點,還得從“Alt+F4”這個萬年老梗又煥發了第二春開始說起:
還有一些你認為非常直白、毫無歧義的快捷鍵名稱,他們也能給出一個最樸實的輸入方案:
我相信這應該是藝術夸張吧
至于一些更復雜的知識,比如“如何向甲方解釋 Excel 是什么?”,更是成為信息時代的哲學論題之一:
在“老一輩年輕人”的認知中,會上網 = 會用電腦,這個等式就像“一天 = 24 小時”一樣理所應當,無需贅述;然而在移動互聯網愈發普及的當下,當代年輕人仿佛需要學習如何再次“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一如二十年前的我們。
2
二十多年前,當計算機剛進入中國普通人的視野中時,一臺內存 256M、CPU 是奔騰 Ⅲ-700 的主流型號電腦,售價就已經接近上萬元:
與之相對的是當時北京中心地段的房價,每平米的價格還維持在四位數,這也說明了在那個年代,電腦除了“高科技”外,還是昂貴的代名詞,普通人很難有機會上手操作,更不要說掌握相關的電腦知識。
但微機課的出現,讓眾多千禧一代的孩子們有了第一次觸碰這臺設備的機會,也由此誕生了全國學生的共同記憶 ——“進微機室前必須穿鞋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