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怎么走上負債之路的?
年輕人距離現實版“魷魚游戲”,有多遠?
身負30多萬元債務的裴彤給出的答案是“看如何和催債人員周旋了”。前幾天,閨蜜向她吐槽自己工作兩年無存款,且背負兩萬債務時,裴彤甚至有些羨慕對方,“負債兩萬算什么,我要是欠這點錢就開心死了。”
無處不在的借貸平臺,是裴彤欠下大額債務的“元兇”。網購可以用京東白條和花唄、借唄,旅游可以用攜程拿去花,甚至連社交平臺微博都有借貸工具。
裴彤被無處不在的借貸平臺圍得密不透風,將奢侈品、大宗消費品放入購物車時,更是產生一種“虛假式富有”的滿足感。此后,她猶如脫韁的野馬,在提前消費的路上難以回頭。
據獵聘發布《當代年輕職場人現狀洞察報告》顯示,近四來“90后”中高端人才薪資呈現逐年上漲態勢,自2019年-2021年,平均年薪分別為11.13萬元、11.92萬元、13.05萬元。工資上漲也意味著消費力的上漲。
收入,創業,月入,增長
當越來越多年輕人過上“輕奢、高負債”的生活,無形中也給自己布下一場測試心智和極限承壓能力的現實版“魷魚游戲”。
越是滿足自己的欲望就越花錢,花錢越多、就越要拼命工作來滿足消費需求。這一閉環,形成了“消費陷阱”。這也是大部分年輕人收入越來越高,卻負債累累的真實原因。
類似的故事正在年輕群體中發生、重演,甚至已經蔓延到大學生群體中。《2021年中國大學生消費行為調研分析報告》顯示,有54.9%的大學生贊成超前消費,且其中11.9%的大學生有超前消費習慣。而在有超前消費行為的大學生中,近四成超前消費金額在500-1000元。
面對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與日俱增的經濟壓力,負債的90后們試圖尋找新的出路,努力上岸。有的進入婚慶公司做運營;有的開啟自己的多重職業和身份,成為一名“斜杠青年”;有的面臨巨款壓力束手無措,不敢告知親人。
連線Insight采訪了4位深陷負債危機的90后,以下是他們的真實經歷:
被閨蜜慫恿刷信用卡投資非法平臺,從存款30萬到負債30萬
費霞|28歲,無固定工作
這件事情發生了快兩年了,我現在過得生不如死。心態也從對未來還算有所期待,變成了如今的心如死灰。
我背負高債,不是因為自己超高消費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是被從小一起長到大的閨蜜騙去投資。更可笑的是,到現在我也不知道這家公司是否曾真實存在。
事情從2018年底開始,當時我和老公結束3年的北漂生活,帶著20萬回到了農村老家,幻想著之后在縣城買個大面積的樓房,讓老人孩子也享受冬天有暖氣的小日子。
剛回家不久的我,興高采烈地約了許久未見的閨蜜吃飯,但我沒想到這是噩夢的開始。談話間我得知,她通過投資一個叫“中君國際”的電商平臺,半年時間賺了60萬,買了一輛奧迪A6,她的上級領導一年內在市里買了200多平的復式樓房。如今,她想找合伙人一起發家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