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下午,有微博博主發布消息并@茶顏悅色官方微博,質疑其產品上的文案內容涉嫌低俗和不尊重女性,并發問:“消費主體是女性的品牌還這么玩兒梗?你們這是圖啥呢?”2月19日晚,茶顏悅色就宣傳中的不妥造句進行解釋和道歉。
“來茶顏買奶茶的美女很多,如果你碰巧認識了一個,你可以小聲告訴我們的小伙伴:我撿了一個簍子。” 這是奶茶品牌“茶顏悅色”在馬克杯上的一句廣告詞。
對此,商家在回應中提到,句子造得“生硬”,沒有把握好尺度,沒有做到不會產生歧義。既然如此,這就說明,在文案設計之初,就已經存在制作上和把關上的問題,就沒有考慮到可能存在的歧義、可能引發的不良影響。
近年來,類似的低俗營銷,甚至打法律擦邊球的品牌營銷不時出現。如曾在網絡鬧得沸沸揚揚的絕味鴨脖和杜蕾斯,都挑戰過廣大消費者的底線,也都曾遭受輿論抨擊和相應的處理。這次,長沙方言也不是低俗營銷的擋箭牌。如果所謂的創意,只剩下兩性關系,那么我們就有理由懷疑這項產品的定位和這家企業的品位。
事實上,這并不是茶顏悅色第一次犯下類似的錯誤。此前,茶顏悅色“出品”的“官人我要”“皇家馬子”就曾引發爭議。甚至,連包裝袋上的使用說明都不放過,如“順求女漢子一枚”“寬衣解帶杯里來”“沐浴3-5分鐘”“快享用吧”“軟禁于冰箱”等,一股惡臭撲鼻。
茶顏悅色這個詞,本身是從成語里演繹而來的。所謂察顏觀色,其中“察”和“觀”是一個意思,都是指觀察、審視,“觀”也可以用“閱”來代替;而“顏”和“色”是一個意思,都是指面部表情,說白了就是“觀察顏色”,用的是互文的手法。這個名稱本身起得很巧,也比較有文化。
但是,怎么體現在這家企業的文案策劃上,就把“顏”簡單做成了“美女”,“色”更是粗暴地往兩性關系上靠呢?一個8分的名字,硬生生做成了2分的營銷,瞬間拉低了品牌形象。至于一不小心越界翻車,也就在所難免了。
茶顏悅色稱,“作為一個由女性頂起大半邊天的團隊,絕對沒有任何不尊重女性的意思。”但問題是,一個主打年輕女性消費群體的產品,為什么一個勁兒地以男性視角,在“美女”和“兩性”問題上做文章呢?往輕了說,這是營銷定位不準確;往重了說,這是低俗營銷的慣性思維積重難返。
企業行為不同于個人行為,它是一個組織化、標準化的行為,目的是服務客戶,而不是得罪客戶。也正因此,企業行為應該比個人行為考慮得更多,照顧到不同的消費群體。在做創意宣發的同時,要思慮周全,考慮可能引發的歧義和冒犯。
還是奉勸那些腦洞清奇但思路低俗的企業,營銷道路千萬條,積極健康第一條。都什么年代了,早該跳出“兩性話題”了,做飲品的就好好打造你的口感和營養,做日用品的就好好宣傳你的實用價值。那些自作聰明的惡趣味,除了給自己招黑和減分,大概沒什么效用了。

